這篇文章是在「質性研究方法與非傳統研究資料」這門課上面讀到的(顧名思義,這門課教到研究方法都是使用非文本/文字的資料所做的研究),文章標題:「 (嗅覺)味道、氣味、與身體作用:感官製造與感官管理」 SMELL, ODOR, AND SOMATIC WORK: SENSE-MAKING AND SENSORY MANAGEMENT
作者:Dennis D. Waskul, Minnesota State University MankatoPhillip Vannini, Royal Roads University
文章在討論人們對於「氣味」的認知。我覺得非常的有趣,隨意筆記了一下:
Brighton海鮮大餐!!
1. 詞彙貧乏
氣味的詞彙非常貧乏,所以人們常常要借助其他感官的與會來形容氣味,或者是一直使用重複的詞彙來形容氣味。諸如: 「這東西聞起來好甜」「聞起來好苦」都是來自味覺的借用; 「這咖啡聞起來很像咖啡~」就是重複的敘述哈哈。
2. 記憶/鄉愁/這丟喜家鄉味!!!
來有氣味跟記憶、鄉愁(Nostalgia)這些東西有強烈的連結。 「這個蛋糕聞起來像我以前在某個地方某某情況下某某某的味道….」 「這塊烘焙餅乾的味道,讓我想到小時候放學回家媽媽都會烤餅乾給我吃,那時候房間裏麵就會充斥著餅乾的氣味。」
3. 社會意義
氣味被賦予很強烈的社會意義。如果一個人聞起來很糟糕,你就會對她有負面的印象。
同時,人們也會用氣味來區別個人/族群/社群等等。 在美國,反對移民族群的言論也常常跟氣味有關係,可能會攻擊移民者身上的香水、移民社群食物的味道,移民者亦經常有因為自己傳統食物的味道而遭到羞辱的經驗(幹我這完全英文文法)。(這邊讓我想到常常有人抱怨桃園很多外勞,外勞有很濃厚的香水味。還有桃園外勞的街區,賣的食品氣味厚重,甚至有人覺得很臭。)
4. 健康、乾淨?
氣味也常常被連結到健康、乾淨與否的意識。 如果一個人聞起來很糟糕,大家可能會覺得他很骯髒。(但是仔細想想臭真的不等於髒) 有一個女生說她每次月經來的時候都覺得自己聞起來很臭,就很擔心別人認為她很髒,所以每個月有幾天她會特地噴香水,然後一直很擔心被別人聞到身體的味道。還有一個女受訪者說,覺得生完小孩之後的自己很臭。
這些連結到嗅覺的stigma(污名??),研究者同時發現女性受訪者有比較大的可能性經驗與嗅覺相關的羞辱或者顧慮。
上課時老師也提到了「肥皂」的發明對於人們對身體的味道的影響。不是有史以來大家都可以每天香噴噴出門的。
讀完之後想了一些問題,後來上台報告這篇文章時,就跟全班說,我在思考不好的味道(bad)是不是一定與壞的印象(bad)連結在一起(這是文章裡面所說的社會印象)?我就說,因為台灣有一種食物叫做臭豆腐,超級無敵臭,但是當我想到它的時候,我會想到它很臭,也會想到它很好吃(一邊強調真的很臭)。 比如說如果我朋友剛吃完臭豆腐就來討論報告,我可能會嗆他說「欸欸你吃臭豆腐喔,幹,豪臭喔!」但是我可能不會不高興,甚至會想要討論結束之後揪團去吃臭豆腐(誤)
全班討論了一下下,有同學說起司有些也超臭(藍起司是吧),我也想到榴槤豪臭XD。
老師就說似乎「臭味-壞印象」這樣的連結比較會出現在人的身上。
阿喔,老師上課時還有提到,臭味的歷史,以前河很臭(不知道他在講哪裡),住在河邊的都是窮人,窮人-臭味就這樣被聯結起來了燈燈。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