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要推薦這篇文章,吉米大大寫的〈R.I.P. 臉書上的一切精采好內容〉
在這篇長文中,吉米稍微整理了部落格、論壇、討論區、網誌等各種資訊平等的發展起落,最後討論到這幾年當紅的臉書Facebook所造成的影響,吉米認為:
「臉書會阻礙以及扼殺資訊分享,也沒辦法保存網路上的資訊。」
在此我要說我,非常、非常、非常認同吉米的論點。
在臉書大量興起以後,台灣的網路使用者幾乎人人都有臉書,但是臉書作為一個平台,其性質卻非「中性」的,臉書能夠暗中操控使用者的介面,能夠決定「讓使用者看見什麼」,透過資料計算,決定使用者的臉書主頁會與不會出現什麼樣的訊息——除此之外,最大的問題在於臉書上的資料,非常難以尋找,臉書並沒有辦法提供如其他論壇平台那樣的搜尋功能,也難以用時間軸來尋找特定時間的資料(光是想要翻到自己一年前的塗鴉牆就不知道要翻多久了,如果不小心按到別的地方還會立馬跳回個人頁面第一則動態=w=)
引用吉米大大所言:
「我常說若facebook很爛,大家都在上面打屁聊天沒關係,反正這些資訊不太重要,被流存下來確實沒什麼意思。但是問題卻是大大相反,facebook聚集了所有專業人士與普羅大眾,大家聚在一起討論的內容是無比精彩且專業深入。(但)因為FB不是設計來做資訊彙整、蒐集、分享用途的,而是設計來打屁、聊天、互通有無的,所以完全沒有針對知識分享,或是分門別類、快速搜尋來做最佳化,因此每當有新朋友加入,問的永遠是那些固定的問題,這不能怪他們,因為在外面搜尋不到,在裡面更找不到。換來的就是資訊大黑洞,大家分享完之後,就像屁一樣放了就沒了,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臉書造成的問題是:資訊知識將永遠無法傳達下去給未來需要的人。
我最近在寫學校一門課的作業,內容要討論318太陽花學運,我需要尋找學運時期的相關演說或演講,當時這些演講稿的資訊可以說是在臉書上面大量瘋傳,林、陳二人的演講幾乎都有文字稿在網路上,可是我這兩天爬了好幾個與學運相關的組織的臉書,還有爬了不少網路資訊,都認為要找到當時的一手資訊是難上加難。(今天應該會開始嘗試其他平台吧=w=)
學運期間的大量資料難道不重要嗎?太陽花學運在社會科學界能夠引起非常多的討論,但是其資料保存,卻因為臉書的關係,難以得到一手傳承與延續,正如吉米所說:「這些精彩的內容就如同黑洞般,一去不復返,就此人間蒸發,永遠沒人查的到。」
如果有一天臉書倒閉了呢?臉書沒落了呢?或者保存那些資料的臉書group,被某個管理者關閉、刪除了呢?
此外大家有注意到,當你透過googlo等搜尋平台查找資料時,能夠找到的資料幾乎都不是來自臉書嗎?比如,當我想要找找看有沒有人推薦無肩帶內衣,丟入google搜尋之後,可以查到兩三個部落格格主的推薦,甚至ptt網頁版的討論,但是不會出現臉書上的討論,難道是因為臉書裡沒有人在討論無肩帶內衣嗎?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臉書上的資訊不但難以保存,還難以搜尋。
「大家都有無名小站發廢文」的那個時代,比「大家都有臉書」的時代有趣。當臉書上面的資訊是需要透過按讚數來評比重要性,當臉書上的消息有照片與沒照片的傳播程度更大,當任何一個人都能夠三言兩語回應一則動態時,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科技的互動性確實越來越迅速,但也越來越淺薄。
不得不說,臉書確實造成了百家齊鳴、萬人齊鳴的現象,使得人擁有更大的自由討論與評論事物,發表意見、張貼照片、回應他人、號招活動與宣傳訊息,但是臉書這家公司/這個平台卻缺乏了對於訊息保存與搜尋的設計。其「不公開」資訊的方式,也正因為其唯一家營運中的公司,如果不辦臉書帳號,就不能加入臉書社團,但即使加入臉書社團,也不一定能找到自己想要的資訊。
所有臉書上的資訊,都只能是「剛好」、「pop-up」到你的塗鴉牆,你才能夠接收到。
也就是我們作為臉書使用者,看似主動,其實只是個被動接收資訊的人而已。即便是對我有用的資訊,也只能剛好出現在我的塗鴉牆,我才能夠接收到,如果我希望主動尋找某些資料——no way!因為這是這個平台的規則。
最後最後,我支持吉米說的,「快去申請一個私人的網域名稱,然後把自己的精采內容建立在blog上面吧!」
댓글